





塑胶跑道新国标成品中六类有害物质都有谁?
塑胶跑道新国标的呼声越来越大了,每个地方的检测标准都远远大于塑胶跑道国家标准(GB/T14833-2011)。近日出台的《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了合成材料面层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以规范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建设行业的发展秩序,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大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运动环境。 那么,都包括哪些有害物质?塑胶跑道的危害是什么?塑胶跑道检测有害物质的限量又是如何确定的? 塑胶跑道6大类有害物质: 1、可溶性重金属(铅、镉、铬、汞) 2、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3、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简称PAHs) 4、短链氯化石蜡(SSCPs) 5、4,4'-二氨基-3,3'-二氯二苯甲烷(MOCA) 6、异氰酸酯类化合物 1、可溶性重金属 由于室外运动场地受阳光照射、气流的影响,合成材料面层材料有可能形成可吸入颗粒物,因此除通过皮肤接触暴露外,还有可能通过呼吸道危害中小学生健康。因此,有必要规定可溶性重金属的含量限值。 铅可作为聚氨酯材料的催化剂或者塑胶跑道面层的颜料存在于合成材料面层中。生物体不需要铅,铅暴露对绝大多数的生物都有毒。儿童是铅中毒的易感人群,铅暴露严重损害儿童健康,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损伤、生长发育缓慢、学习和行为问题、听力和语言障碍,导致儿童智商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在校表现不佳。因此,要积极预防儿童铅中毒。铅的毒性作用没有阈值,即铅进入体内就有毒,因此,“零血铅”已成为临床控制儿童铅中毒的目标。

何为塑胶跑道
一、何为塑胶跑道 塑胶跑道分为聚氨酯类(复合型、混合型、渗水型)、预制型橡胶卷材和水性塑胶。聚氨酯类是目前市场占有量 大的传统型材料,也是近期被炒作的沸沸扬扬的有毒跑道的主角。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主链上含有重复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统称。聚氨酯(PU)是由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或小分子多元醇、多元胺或水等扩链剂或交联剂等原料制成的聚合物。聚氨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冰箱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鞋类、合成革、织物、机电、石油化工、矿山机械、航空、医疗、农业等许多领域。聚氨酯具有优良的生物体相容性,也逐渐被广泛用作生物医用材料,如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血管、人工骨骼、人工食道、人工肾脏、人工透析膜等的制造。聚氨酯产品塑胶跑道是聚氨酯众多应用中的一个小类别。 二、聚氨酯塑胶跑道执行哪些标准 目前,我国执行的与塑胶跑道产品有关的标准分别是体育标准和环保方面的标准。 1、体育标准 国家标准GB/T22517.6-2011《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1部分:田径场地》、GB/T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层》 这两项标准都规定了塑胶跑道成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包括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铅、镉、铬、汞。同时还规定的物理性能如冲击吸收、抗滑值、拉伸性能等。


